报告题目: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多尺度计算与设计
报告人:施思齐 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3日周四上午10:00
地点:西溪校区西七343室
邀请人:洪子健研究员
摘要: 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体系的关键是材料。研发新材料的传统方法是试错法,从材料的发现到应用往往需要十几年,很难满足产业界对更高性能电化学储能体系的要求。因此,迫切期望从物理学、材料学、化学和数据等学科交叉的角度,有机地融合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理解电池材料中电子/离子输运协同调控、界面电化学稳定性等关键科学问题,为电化学储能新材料和新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以加快新材料和新体系的研发速度。本报告将着重结合本人和合作伙伴开展的一些工作介绍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跨尺度计算在电化学储能新材料和新体系研发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展望。
报告人简介:
施思齐,博士,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高校特聘教授/跟踪计划(东方学者)。2004年7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美国布朗大学、通用汽车研发中心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2013年6月起在上海大学云顶yd222线路检测工作。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编委、《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青年编委。
主要从事基于电化学的能量存储和转换材料的计算材料学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和电极材料及其界面离子输运、电子/离子输运协同调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设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组项目2项。已在Chem Rev、J Am Chem Soc、Nature Commun、Adv Mater、Phys Rev B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他引5600余次,H因子40,ESI高倍引论文4篇,软件著作权5项,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30余次。获中国物理学会2019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